第六十二章相互牵制相互制衡
陈应原本并不想拿下平灭东突厥的战功,战功对于陈应而言,已经够多了。他需要把舞台让给李靖。夜袭阴山,这才是李靖的成名之战,一战奠定其大唐军神之名。
然而,颉利可汗却好死不活,居然带着三十五万人马跑到了定襄。
看来,定襄城与颉利可汗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应可以让下平定东突厥的大功,但是他的这些旧部却不能再让。从一个朝廷的考虑,这次谣言风波,也给陈应提出了一个警示。
事实上,陈应在任何地方待的都不太久。这不像李靖,也不像李世绩,更不如薛万彻。薛万彻在泾州待了足足六年时间。
然而陈应在灵州不过两年多,在河南府不足一年,河北不足一年,安西虽然超过两年时间,但是西域实在太大了。
因为,陈应表现太抢眼了,他的锋芒毕露,走到哪里,哪里都会为了模样。这让朝廷中有太多的人不安心。
他们害怕陈应在当地落地生根。
事实上,这并没有用。
陈应到来之前,大唐的军士非常苦,哪怕是十二卫之中左武候卫,一样勉强吃个水饱,至于肉食,根本就不用想。
但是,陈应从来不会贪腐军中将士的那些可怜的菜金,也不会在将士们身上的甲胄,手里的兵刃上作手脚。相反,陈应所带过的任何一支军队,他们都从陈应身上得到了具体的实惠。
正所谓有俭入奢易,由奢入浅难。一旦军队将士们跟着陈应可以吃上饱饭,可以吃上肉,穿上暖衣,而且家中亲人衣食无忧,他们就离不开陈应了。
换了任何一个人,来带陈应麾下的兵,只能按照陈应当时的政策走,否则,将士们马上就会给他们颜色看。
哪怕陈应无权无职,一纸命令下达,从灵州到朔州、再到河南、河北,甚至河东,东宫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甚至现在的左右武候卫。
只要陈应带过的兵,他们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接受陈应的号令。
只要是陈应带过的兵,他们都打上了陈应的烙印,也会养成陈应的训练方式,陈应军中独有的作息方式。
正如《亮剑》里所说的那样,一支部队的气质,与他首任长官的气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陈应的思维方式,首先不同于这个时代,他甚至没有慈不掌兵的习惯。
陈应认为,将士的性命是宝贵的,能不伤亡一人解决战斗,就尽量减少伤亡。特别是灵州的定远军以及灵武左右军。这支部队是陈应以东宫右卫率的军官为底子,组建而成的军队。
虽然时过境迁,虽然陈应已经有将近六年不再统领定远军与灵武军。
然而,陈应时代保持的早晚两练,全军学习文化,以及将官与士兵谈心,解决生活与心理问题等这些传统都沿袭下来了。
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定远军将士已经起床,他们没有人睡懒觉,在各自旅帅与团校尉的带领下,以团为单位进行全副武装越野训练。
一队队士兵冒着刺骨的严寒,喘着白气进行拉练。
陈应站在城关上,看着排成整齐的队伍,整齐抬腿落脚,千百人如同一人的军阵,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得意的神色。
就在这时,陈应身后传来阵阵吱吱嘎嘎的声音,这是靴子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声音。
陈应没有回头,因为脚步凌乱,显然不是陈应的部将,在统万城可以不经禀告,能接近陈应三十步之内的人,只有李孝恭一人。
城下拉练的士兵,无意间抬头,发现城墙上陈应的身影。
他们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大将军!”
众将士一阵激动,校尉板着脸道:“向右看齐……”
“正步走!”
正步走的时候,非常威武,而且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
李孝恭望着城下的定远军将士,一脸羡慕的道:“陈大将军治军之严,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