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银行家

第二十一章 高速发展


    由于得到庄夫人的大力扶持,唐宁的民生储蓄账面上充裕至极,唐宁估算了一下,开始实行自己预计好久的计划。

    首先在上海的工厂聚集区开设了民生储蓄的第一家分行,为的就是承接各家工厂的业务,一来是他已经答应了魏老板等人的请求,二来他也是想借助承接代发工资来扩大民生储蓄在上海的影响力,第三就是这里的新兴工厂都是他新式贷款的主要客户,因为这些新兴厂主都是借助一战期间良好的民营资本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底蕴并不深,在大银行里的信誉度都不够,无法凭借自己的信誉进行贷款,而有限的资金又都投入到了设备、厂房、原料上,急需现金进行周转。这个时候,民生储蓄推出的可以用货物、厂房、原料甚至地皮进行抵押贷款的新式贷款政策,就非常受到这些厂主的欢迎。

    同时,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的宗旨,唐宁又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举措,那就是是首倡银元与银两并用。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币制还没有统一,社会上银两与银元并行流通。

    当时中国政府历年向国外借款,皆以银两为单位。中国的关税、盐税由外商银行经管,所收税款就是银两,用以抵押中国所借的外债。外汇牌价也由外国银行以银两作本位定价。国内货币虽银两、银元并行于世,但以银两作为计值单位,计值办法沿用一九一○年清政府颁行的"币制则例"。该则例规定,政府标准银两"库平"七钱二分为银元单位,各地其他成色、重量不同的银两,如海关的"关平"、天津的"行化银"、北京的"公砝银"、汉口的"洋纹银"、南京的"二七宝"等,均依据"库平"八九归元的本位制相应加以折算。


    当时各地银钱业与商家往来,无论收付的是银元还是银两,都要折成银两记帐。而银元折成银两的兑换率,由钱业公所依照市面需求量的大小随时定订牌价,加以公告,名叫"洋厘",钱庄惠得洋厘差额。其时民间往来交易,用银元很普遍,用银锭、银块、元宝的渐次减少。但银钱业收付银元时,每元要收取二毫半的手续费,而以银元存款,却不付给利息。由于币制不统一,不仅造成折算收付的诸多麻烦,不利于流通,而且也使用户蒙受损失。

    在1914年,北洋政府曾经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一个银元等于银两七钱二分,并且铸造发行了上有袁世凯头像的大头银元(俗称袁大头,也是现在市面上留存最多的银元,市价大概得几百块钱一个吧),摆出统一币制、废两改元的架势。

    但是因为中央势力薄弱,各地军阀割据,加上金融业对此也热情不大,最终不了了之。金融业的反对,主要来自钱庄和外资银行,二者都是因为利益相关。钱庄依赖银钱兑换为主要业务,而外资银行则是因为以往借款、盐税、关税都是用银两,在银两与银元之间的转换,往往依赖银行给出折合率,因为各地规格不同导致计算复杂,因此也成为门槛,外资银行和钱庄从中都有不少业务利益。因而统一币制的政策未能颁行。直到一九三二年,中国政府才正式公布了废两改元的法令。

    因此在这个时候,唐宁为了扩大在上海民众中的影响力,在自己的民生储蓄首先提倡银两与银元并用,顾客可以用银两按八九归元开户,也可以用银元进出。就是同一个顾客同时在上海银行用银两和银元开户,银行也准许。

    这种业务的开办,顾客感到十分便利,而且不必损失洋厘差额和手续费,因而深受欢迎。民生储蓄则舍弃了以上两项收益,而且增加了许多工作量,还必须保有银两、银元两种准备金。这也就是唐宁在有盛家的支持,银两和银元的库存都充足的情况下才有底气推行这种业务。

    同时,由



第二十一章 高速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相关:  诸天导游  我的客户来自诸天万界  没有金手指的医生  跟着课文学历史  重生英国当大师    我在异界有座城  雨雾江南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古墓掘迹  

同类最热
搜"民国大银行家"
360搜"民国大银行家"
语言选择